中信资本和中信集团什么关系?答:没关系。 在香港,有多少家中信资本? 答案是41家。上截图: 文末小固会附上查询方法。 上周我们推送 《伪央企如何生产出来的》 一文后,后台收到留言,想谈谈中信资本的问题。虽然在香港,以“中信资本”开头的有41家公司
在香港,有多少家“中信资本”?
答案是41家。上截图:
文末小固会附上查询方法。
上周我们推送《“伪央企”如何生产出来的》一文后,后台收到留言,想谈谈中信资本的问题。虽然在香港,以“中信资本”开头的有41家公司,但在大陆,提到“中信资本”,通常指的是“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跟其他明里暗里宣传自己是“央企背景”的私募基金不同,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从未在官方渠道宣称自己和“真·央企背景”的中信集团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呢?
因为两者本来就没什么关系呀。
假儿子VS亲儿子
如果你觉得有关系,那也不奇怪,你不是一个人。相当多的投资者,甚至包括一部分“业内人士”都有这样的误解,据小固分析,这可能是百度百科的锅。
百度搜索“中信资本”,出来的词条如下:
第一段还是正正常常的介绍,和中信资本官网内容一致;第二段就是典型的瞎扯了,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百度百科词条的失误。如果按照百度百科内容,中信资本100%央企背景无误;但实际上去任何一个公开的平台查询,中信资本都显示为一个注册地在香港的“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实际上,通过香港政府的企业信息公开查询系统,我们查到了该公司以下信息:
成立于2002年1月21日,原名为“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有限公司”,2006年6月更名为“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公司类别为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这么绕一大圈,就为了说明一件事:中信资本和中信集团没关系,是个“假儿子”。
那么,中信集团有没有“亲儿子”呢?
有的,全称是“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叫“中信资产”,和“中信资本”仅有一字之差。
来我们对比下中信资产的百度百科词条:
仅有一句话,如果不是我红字圈出来,你很可能错过关于它亲爹的信息。中信资产主要做资产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虽然号称有私募业务,但备案基金数为0。应了我们之前在上篇推文中提到的,真央企背景的私募管理人,主要是服务集团内部资源,基本不会针对个人投资者做业务。
哪个“中信资本”踩雷了?
再回到关于“中信资本”的 讨论上,尽管可能被误认为是中信集团的旗下公司而获得隐性增信;但简称是 “中信资本”,其实并不算没有缺点。因为有41家“中信资本XX公司”,哪一家出了问题,这四个字都要被牵连。
仍以我们文中主角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为例,公司高管曾在多个场合称,“中信资本要做中国黑石”,黑石集团是世界先进的另类资产管理专家;但如果你按照“中信资本 黑石”为关键字搜索,出来的却是“中国版黑石集团中信资本旗下7个私募产品爆雷,34亿违约”等报道。
是号称要做中国黑石的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踩雷了吗?
非也。据界面等媒体报道,踩雷的是一家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部分上市公司项目。这家公司母公司是“中信资本咨询有限公司”,也是一家香港私人公司;由于也叫“中信资本”,被媒体误传为“中国黑石”。但实际成立时间是2014年10月,规模上也和真正的“中国黑石”不可同日而语;但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就这么背了黑锅。
行文至此,可以做个总结了:
所有的“中信资本”,都和中信集团没关系;
一般讲“中信资本”,指的是“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香港的私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专门做另类资产管理业务,对标美国黑石集团;
踩雷7家上市公司的“中信资本”,母公司是“中信资本咨询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成立于香港的私人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0月成立;
中信集团旗下的正牌子公司,名字简称为“中信资产”,迄今为止没有发行过面向个人投资者的私募基金
中国的投资者对“国字头”、“中字头”有天然的信任,总觉得背后一定有国家撑腰。实际上我国内陆在注册公司上对名称确实有限制;但香港不同,中字头国字头,亚洲,亚太,国际之类的title只要不重复,基本是随便申请的,名头越大,反而越有想要包装的嫌疑,早年也有不少“出口转内销”的案例。
下面分享下如何通过香港公司注册处综合资讯系统查询注册地为香港的企业信息。
1、用ie浏览器打开https://www.icris.cr.gov.hk/csci/
2、选择“无账户使用者”
3、勾选任意目的,并点击“接受、提交并登入”
4、在跳出的“查阅”下拉菜单中选择“名称”,并以繁体字输入公司名称:
5、跳出结果。会显示公司名称、性质、历史名称变更等信息。